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述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对于“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十七大以来,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讨,著作较多,学术论文成果非常丰富。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特点、基本内容、影响因素、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且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为原则对其进行了简单评析,最后提出了学术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本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而学界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系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价值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义、主客体和内容研究的逻辑落脚点。 有的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本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客体(教育者)通过对象化活动,影响价值主体(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塑造真善美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基础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系列基本功能,将其置于社会稳定的视域来讨论,借助于其基本功能的实现,进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稳定,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稳定功能的最终体现。一个高度稳定的社会政治体系,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更需要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构造这样一个基础。
属性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属性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它的性质决定它的功能。所以在方法论意义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来进行研究的,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凝聚功能、保证和激发功能等。
机理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机理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能量。具体表现为机理对认识的指向功能、机理对活动的导向功能、机理对行为的规约功能和机理对评价的标准功能。
危机管理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常包含基本功能与特定功能两大类:前者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等基本功能,后者指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功能、调控功能、人文关怀功能、评估功能。
意识形态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从意识形态功能角度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出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无不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重功能,是这两者的有机统一。意识形态性功能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非意识形态功能处于从属地位,它不能脱离意识形态功能而存在,只能存在于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之中。 
以上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内涵的概括,总的来看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具体功能两大方面。基本功能就是教育、导向、协调、凝聚、稳定等,但其具体功能的发挥都是以基本功能为前提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功能发展性。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结构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单一性功能向多样性功能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各领域的立体式功能发展,必须从社会功能向个体功能深化。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以规范性功能为主向以发展性功能为主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以实现规范性功能为唯一价值目标,绝不是以规约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落脚点,而是通过规范性功能的中介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功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
教育价值四特性。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不仅是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重要工具手段,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功能。其功能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并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的特性;(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效用性,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在于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同时对满足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有着巨大的实际效用;(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为教育对象服务并满足其需要,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4)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四性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具有客观性、系统性、人本性、发展性四个特点。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客观存在性和可感知性。系统性是指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功能处于一个和谐的系统中, 通过和谐的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功能发挥。人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系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蕴含着以人为尊、以人为重、 以人为先、以人为最终目的的价值取向。发展性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仅处在一个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传承和延续的过程之中, 更重要的是,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处在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深化的过程之中。
过程性。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社会和人的互动中不断地演进的,在这种演进过程中,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应包括决定人的思想品德或改变人的思想品德,而只是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影响的作用。
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的研究成果不少,以上是几种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辩证方法,是我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根本方法。从而也可以将其功能特点分成基本特点和具体特点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发展性和过程性等,但其具体特点的体现是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实际载体结合在一起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解,大多数学者是以基本功能为依托来研究。有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有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质,有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等等。
社会稳定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五个功能:(1)导向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实现国家或社会的某种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等方面的导向,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做出符合设定目标的选择,并对其偏离设定目标的倾向进行纠正。(2)整合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体会到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并将这种聚合心理转化为统一行动,从而实现国家有效的内部统一和社会控制。(3)沟通功能。具体表现为心理调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节等。(4)规范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支配、影响和制约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规章制度的要求。(5)危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自身的教育系统参与社会危机的预防和治理。
    话语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以言灌输范导功能。通过话语的交往、交流、协商使得教育对象能够把被灌输的内容或信息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教育对象能够懂是非、善恶、美丑等。(2)以言感召激励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话语形式能够感动、号召、激励教育对象。良好的话语形式具有很大的渗透力和感召力,能够从内心上引起共鸣。(3)以言批判辩护功能。对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辩护、捍卫、巩固的使命,以及对外来意识形态具有批判的功能。(4)以言转译建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抽象的话语、理论性强的话语、学术术语转化成为人们家喻户晓、通俗易懂的话语,从而达到交往的目的。
构建和谐社会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实现和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内在功能要求和独特优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激励、认识提高、信仰定位、矛盾调适、人际协调和疏导防范的功能。
新时期四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四大功能:(1)情感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2)预先控制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这一主体进行控制。(3)精神文化创造功能,第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倡导主流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生态价值功能,第一,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第二,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
生命线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生命线”依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准确定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定位在引导、保证和服务三个方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也是其“生命线”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结构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它所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其意识之间的三重结构关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最终达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制度功能。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就是把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活动的运行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纳入正式的成文的规则体系,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并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和激励功能、防御和营造环境等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解和研究大多是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域分不开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导向、协调、凝聚、稳定等基本功能融合进其具体的活动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要求,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办法。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对其社会成员进行的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
文学角度。“文以载道”是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教育方法,人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达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启迪、道德的教化,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的。因此,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1)文学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般是通过形势政策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等显性形式表现出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渗透、迂回等隐性的方法表现出来,开发隐性的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渠道的需要,而文学就具有这样的作用。(2)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从反思自身,塑造完美人格;价值引导,明确理想目标;道德感知,内化行为习惯;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四个方面来发挥。
情感角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指人们对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所发生的内心体验。它不仅影响个体的思想品德内化,而且是思想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因素。在个体活动中,如果缺乏道德情感,就无法产生行动的动力。如果说道德认知能使个体明察何者为善、何者为恶,正确进行善恶价值判断,那么,道德情感则能使其将善恶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或喜或怒、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心灵感受。一部分人否定情感的功能,从而引发“道德冷漠”、“道德危机”;另一部分人则又高估或夸大情感的作用,可能引发“情感至上”、“情感滥用”的不良倾向。所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地位及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道德情感在其中的地位是由它与诸要素的关系决定的。
    非智力因素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从广义上讲,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都可以总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主要由需要、态度、动机、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气质、性格等九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内容广泛,标准与时俱进。从而,指出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基本功能:动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补偿功能和定型功能等。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可以说是依次推进、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清是哪一种具体功能在单独发生作用,往往是几种或数种功能同时发生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合力”。
高校学生组织角度。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社团数量和会员众多、社团类型繁多、质量特色并重,品牌特色明显、注重社团内部管理、核心人物突出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有学者指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1)导向功能。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等几个方面。(2)载体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之中,不仅可以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而且使同学们置身其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3)自我教育功能。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平台,社团活动使相当多的学生从中找到了表现和发展自己的空间和平台,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建立起了自信心荣誉感。(4)创新功能。社团建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扩展,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人文关怀角度。有的学者指出,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进行人文精神的关照、牵引和培育,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深切关怀人的发展及生命,即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内在尺度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第一,注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第二,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第三,创新观念和方法;第四,丰富教育形式;第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第六,建设沟通平台。
现代传媒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现代印刷传媒载体、现代电子传媒载体和网络传媒载体。(1)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印刷传媒载体的功能主要有: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保存质量;可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传播;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电子传媒载体的功能包括: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容量;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质量。(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载体的功能包括: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真诚互动搭建平台; 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服务方式。
传播学角度。传播学作为一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近的人文社会科学,应用了政治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借鉴和吸收。将传播理论、方法、技术应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教育者的可信度;(2)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3)增强教育内容的接受性;(4)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载体;(5)提升教育方法的艺术性。
力量整合角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注重综合育人的趋势,表现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综合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实现优势互补、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教育力量的整合。对教育主体而言,专职工作队伍是中坚力量,兼职工作队伍是基础力量,大学生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的形成。对社会而言,要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满结合。对高校而言,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协调整合;既要积极发挥现有日常资源的教育作用,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学课程资源、社会舆论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的功能,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廉洁文化角度。有的学者从廉洁文化角度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出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方面。社会功能体现在保障社会机体健康运行,维护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发展;个体功能体现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使他们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发挥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机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成果很多,有的体现在心理学、教育学、甚至是物理学等具体学科中,有的体现在各项社会活动之中,还有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而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遇到各种形式的正负面因素,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先理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学界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双重影响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利益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公正意识不断增强、自主自立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和选择意识不断增强等;消极影响:人们对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扭曲,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导致了拜金主义倾向。(2)社会生活条件、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具有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实践方式的变化促使大学生重视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发展观,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大学生形成了把追求个性发展和展示个性看作是自己的重要权利的意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不断形成和强化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外交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日益强化;消极影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对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必要性产生怀疑和动摇,个人主义意识有所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化。
    要素问题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六要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2)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偏差;(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行存在偏差;(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偏差;(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
   “三因素”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时,应主要从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入手;同时,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大学生自身的内因也不容忽视:(1)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2)教育因素,包括导向一元化、模式单一化和内容枯燥化;(3)自身因素,包括认知浅显化、思维片面化和意识自我化。
    三方面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1)不良社会环境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传统教育方式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较低的师资队伍素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本身问题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1)在教育思想上仍然欠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2)在教育目标上体现“个性发展”的具体要求还严重不够;(3)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4)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5)在教育环境上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内部环境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单就高校内部环境而言,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不足甚至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质认识不足;(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跟上实际要求甚至脱离实际;(3)网络信息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网络影响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网络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第一,网络文化更新了大学生的观念和思想;第二,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网络使学生工作的手段更加多样化。(2)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第一,网络信息的多样性让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网络信息冲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三,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只有弄清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现实生活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还会不断出现,找出原因只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更关键的问题是找到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找到正确的途径是关键,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路径,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路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六路径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的新要求,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变化。(1)建立和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运用积极心理学,建立以人为本的咨询式思想教育模式。(3)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4)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与抗挫能力。(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6)以素质拓展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得到历练和升华。
五路径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效性的增强有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功能的协调发挥。优化要素,强调整体,系统功能就能得到更大完善。(1)理论内容的拓展和创新;(2)工作方法、手段的创新;(3)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现教育形式和教育渠道的丰富、扩大;(4)加强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5)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支持。
过程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为了提高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积极探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不断完善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1)要积极拓宽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2)要不断完善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通常包括“内化”阶段、“外化”阶段以及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
文化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以文化视角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文化品性,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熏陶感染,强化文化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
融合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当前,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注重各教育环节的有机融合,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与衔接,即融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中,融养成教育于行为教育中,融细节教育于常规教育中,融实践教育于理论教育中。
三字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1)应以教育理念为根本,突出一个“新”字。理念的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和关键。(2)应以教育内容为核心,力求一个“实”字。教育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体现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教育的接受认可程度。(3)应以教育方法为抓手,营造一个“活”字。教育方式手段的创新,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巩固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1)追本溯源,走近思想政治教育本意,从本源上廓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2)回归生活,重新确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3)结合实际,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4)创新网络载体,走入学生心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5)善工利器,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
依托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1)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契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搭建新平台;(2)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3)要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深入挖掘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视野。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实现路径,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活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现路径还将在现有基础继续探讨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多元多样,其效果就会增强。

    七、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几点思考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本质规定、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研究视角、影响因素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学术成果颇多。总结最近5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与时俱进过程性研究系统化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特点,进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变化的规律是值得追问的一个问题。掌握其功能变化的规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将会是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加完善的重要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各个学科中如何体现与运用的进一步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以其载体为基础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载体,在高校,各个学科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力支撑。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各个学科依托自身优势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到高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方式、方法、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三进”找到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新兴学科不断增多,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的学科得到较好地发挥,值得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向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用新内容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个问题两个说法,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和载体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需要在细化一些基础性工作。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协同创新研究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谈到,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持续繁荣发展。协同创新,就是独立的、隶属关系不直接的组织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思想、专业和技术的互补与配合,达到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在经济、社会等领域需要协同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虽说的独立的,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却是和其他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好办法。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时下的一个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5]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6]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7]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8]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9] 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 王传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1] 荆兆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建设思路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12] 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 唐克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 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6] 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7]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 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范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 宋锡辉.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0] 廖志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1] 闫艳.交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23]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唯物史观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24] 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版),2009(06).
[25] 张怀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解[J].科技信息,2008(01).
[26] 张天文.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7] 杜旭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稳定作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和运用的分析[J].探索,2009(02).
[28] 邹绍清,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探源[J].思想理论教育,2008(07).
[29] 赵继伟.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30] 刘新庚,李超民,李礼.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1] 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其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32] 李玉华,孟鸿.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33] 文有望,何燚.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J].探索,2008(02).
[34] 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8(01).
[35] 文有望,何燚.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J].探索,2008(02).
[36] 韦春北.论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J].改革与战略,2008(03).
[37] 段微晓.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38] 马福运.服务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社会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39] 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与功能新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40] 袁美荣.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结构、特点及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1] 李晓兰.管鸣明,浅议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2] 赵国利.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基本功能[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2).
[43] 韩迎春.程祥国,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问题[J].教育评论,2008(02)
[44] 周先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优化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9(01).
[45] 潘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问题与人文关怀[J].才智,2009(26).
[46] 张再兴,艾四林,吴倬,苏峻,王晨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7(12).
[47]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
[48] 李自维.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01).
[49] 刘纯明,秦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8(01).
[50] 曾何.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
[51] 张发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文化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
[52] 李合亮,田兆臣.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融合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