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述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动态的和持续发展的,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它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属于基础理论,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针、原则、途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构成要素、主客体关系、矛盾、规律等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和争鸣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的界定,最为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与此观点大致相同的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交往互动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
哲学释义论。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作为揭示精神活动中的“理解”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恰适性。对此,从哲学解释学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认为“在哲学解释学的观照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对话’、一种‘视域融合’、一种自我理解的过程”。 哲学释义学揭示了人与文本、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理解的机制,为我们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供了新的视域。由此可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新释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双方基于各自的‘成见’走向‘视界融合’的过程;是教育双方借助于语言符号平等对话的‘问答逻辑’过程;是教育双方通过自我反思、角色领会以达到相互理解并获得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分析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诞生就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仍然存在分歧。知网所收录的近五年来专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文章只有3篇。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文章中,多数学者将教育主、客体和教育介体当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最为普遍认可的、引用更为广泛的观点是“四要素”说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划分前提是什么,基于此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首先要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科学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和转化两大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环节,是教育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受教育者的了解、分析和把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做准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和转化环节,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使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的预期方向发展,最终使其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思想和行为,成为符合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社会历史条件、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争议一直存在。有学者从此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因素,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在的构成要素,自然也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它不仅有自己的子系统,而且该系统的运行必然还有其外在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而不可能是其他。(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容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成了无所不包的庞大系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部因素,所以,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除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教育目标。原因有: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息息相关。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前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效果的评估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的。
有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属于社会大系统,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并非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内,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起重要影响作用,但不能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三个基本要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基本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前沿问题,对此不同的学者也是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将哲学范畴主客体关系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领域,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第二,双向互动的关系;第三,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从矛盾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矛盾入手,其内部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矛盾双方会向自己的对立面相互转化,以缓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达到事物发展的最好状态。因此,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教育主客体,应看到他们之间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不能绝对地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应在其前面附上限定词,即相对教育主体、相对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对其进行总体把握,更应从微观上,即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此,有学者认为,在教育阶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认识、相互影响,因此二者之间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内化阶段,受教育者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是主体。而教育者则是这一过程的次要矛盾,居于从属地位,是客体;在外化阶段,受教育者依然是主要矛盾,是主体,而教育者起帮助和引导作用,是客体。在评估阶段分为信息反馈和评估控制两个环节:信息反馈环节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是其反馈的客体;在评估控制阶段,教育者是实施评估控制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则是其进行评估控制的客体。
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即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与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表现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揭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只有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尤其是基本矛盾,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进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理论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阶段及其效果,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只有对矛盾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个阶段的教育活动向前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界定基本达成一致:即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也就是说,是教育对象既有思想品德水平向一定社会的期望水平趋向和接近的矛盾运动。从基本矛盾的具体运动形态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现为:(1)社会要求本身和经过转化的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矛盾转化的入口;(2)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即经过转化了的社会要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可能性之间的矛盾;(3)接受能力与接受动力之间的矛盾,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具体的优势需要不相符合;(4)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最终落实:‘知与行’的矛盾,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内容,价值教育为主题的价值引导的相对独立的教育过程,其核心是要使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在教育对象内心深深扎根,成为其行动的自觉的指南。
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转化的过程角度探讨,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转化的过程从开始到解决,大体经历“三次转化”。第一次转化,解决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转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观念矛盾。第二次转化,解决教育者所进行的教育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的矛盾。第三次转化,解决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转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目的和本质。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构成要素入手,有学者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要素,他们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界定应该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加以考察。一方面,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所要求形成的思想道德水平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也存在着不一致。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该是教育者接受并掌握的社会发展要求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和主观需要之间的矛盾。
与上一观点存在明显分歧的一种观点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非本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也不是本质的。虽然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实质上是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代表人、传达者、解读者。本质的矛盾是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即一定的社会对其成员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与其成员思想政治道德实际之间的矛盾。而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要体现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不能实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以表述为: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需要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实际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
在科学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基础上,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理论体系、政治观念、道德和价值规范的社会分享共有、传递流播、继承发扬的过程,说到底,就是造就和再生产德行主体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满足双向需求的过程,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受教育个体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现实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品德现状是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是有差距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以表述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因此可以从内化、外化环节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故有学者认为,内化环节的矛盾体现在: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外化环节的矛盾体现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与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系统的过程,基于此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测评估阶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论述了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检测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表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在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表现为:施教系统自身存在矛盾、施教系统与受教系统之间的矛盾、施教系统与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系统自身存在的矛盾以及受教系统与环体之间的矛盾。在检验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具体表现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要求存在的差距。
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阶段划分具体矛盾的观点,还有学者认为,准备阶段的具体矛盾表现为教育者与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实施阶段的具体矛盾表现为教育者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能达到目标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所借助的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本人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总结评估阶段的具体矛盾表现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来自社会环境自发影响之间的矛盾。
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教育阶段、受教育阶段、反馈阶段三个环节,并认为这三个环节都各自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教育阶段,教育主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影响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矛盾;教育主、客体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及方式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教育主、客体互动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反馈阶段,主要是受教育者的个人经验与教育过程的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反馈信息与教育主、客体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是基本矛盾的展开和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具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变现为三对具体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和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3)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与此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的观点,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对公民思想品德的要求与教育者自身能力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再次是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知与行的矛盾。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固有的辩证法,有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前提性矛盾是以教育者为中心构成的矛盾,教育者始终以自我能动性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自身思想水平和业务技能,建构和维护主体资格,发挥和实现主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目的性矛盾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构成的矛盾,受教育者以自身内在的思想运动来提升自我思想道德品行,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和独立自主人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性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构成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交流、互动,并不断进行着思想、信息、情感的交换与交互;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协调性矛盾是整体运行协同共向构成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运行的横向要素协同、纵向阶段共向。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多种多样,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亦即是认识矛盾(适应性完成)和解决矛盾(超越性完成)的统一。 以此,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现为目标与结果的矛盾、成事与育人的矛盾、改造外部世界与改造内部世界的矛盾、即时效应与积累效应的矛盾以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矛盾。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予以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呈现出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局面。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包括三大具体规律: (1)以教育者为基点的施教规律, 包括社会要求导向律、教育内容决定律、主体素质支配律和教育方法影响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2)以教育对象为基点的受教规律, 包括内在需要驱动律、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和内化外化反复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3)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为基点的互动规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围绕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二者关系而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主要包括交互主体整合律、协调控制并存律两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有学者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是不同的,必须分开来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应该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具有一致性,因此有学者认为“双适应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即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要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其成员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同时这项实践活动还要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和身心发展的要求。
适应超越规律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因此,有学者直接认定适应超越规律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般而言,基本规律范畴应具备以下四个本质特征:第一,它揭示某一现象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第二,它在某一现象特有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第三,它在某一种现象的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四,它具有历史性。基于此,有学者认为适应超越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具有历史性。所以,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对于适应超越规律是否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素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转化提升律。具体来说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教育者通过转化社会要求,提出教育目标,设置教育任务,创设教育情境,选择教育方法,给受教育者的接受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教育条件,选择接受内容,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最后,受教育者根据外在的社会条件,把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可见,转化提升律是受教育者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条件下,根据教育要求,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的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即要素关系(横向)规律和运行阶段(纵向)规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之间矛盾的产生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为支点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无疑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因而其规律表现为:教育者的施教子系统规律、受教育者的受教子系统规律以及二者的双向互动子系统规律三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受教系统规律包括内在需要驱动规律、能动受动规律、非线性接受律、知行统一律等子规律。互动系统规律包括双向认知律、多向互动律、协调控制律等子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化与外化两个飞跃,在此从纵向维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化阶段规律和外化阶段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化阶段规律包括社会要求导向律、教育者素质支配律、教育方法和载体影响律、受教育者主观精神参与律等子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化阶段,外在环境制约律、自律与他律统一律等。
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则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多层次的规律体系。因此,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属于高层次的规律,我们称之为第一层次规律,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适应和超越社会要求以及受教育者个体现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是中间层次的规律,我们称之为第二层次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的子规律属于最低层次的规律,我们称之为第三层次规律,相应地依从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六、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涵的概括,是不断深化的。学者日益重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从而在内涵界定上更加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还有很多学者越来越自觉地基于哲学的视角去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便使其更加科学化和学科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概念的界定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思路指导,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问题上,分歧与共识并存。“四要素说”,即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所有的方面,而被普遍认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使得教育主体的与教育客体的划分问题愈加的复杂化,双主体说也得到许多学者的广泛支持;加之,教育介体的表述过于宽泛,很少有学者对教育介体这一概念进行精确地概括,介体是否仅仅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两方面内容还值得商榷;而且,教育环体到底是否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所有这些不确定的、过于宽泛的界定都使得“四要素说”受到质疑。有学者以系统论的角度,说明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在依赖环境,因此并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否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成了无所不包的大系统。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基于此,为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研究,我们必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的科学内涵,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是由哲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主要探讨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由于哲学领域交往实践理论和教育学主体教育理论的兴起,促使学者开始重新界定教育主体的科学内涵,相继提出双主体与相对主体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日显复杂化。另一方面,学者将辩证法思想引入该问题研究,看到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相对性。所以,究竟主体、客体的划分标准,主体性与客体性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成为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这些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断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的研究,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还是系统论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而探索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首先我们必须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相区分;其次,必须区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以及基本矛盾的运动转化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是否可以直接等同;再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研究范式的转变,深化其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矛盾的生成、运行状况以及其有效解决的途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划分为基本规律与具体矛盾的做法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联系,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体系的探索许多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另外有学者,从过程论的角度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三个环节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近几年,更有学者从两个维度,即要素关系(横向)规律和运行阶段(纵向)规律,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体系,这两个维度覆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和突破性。但是,还有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及分清何为规律、何为规律的价值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清晰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发展环节或阶段、矛盾、规律都是密切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部分的研究成果要能够前后呼应、互相印证,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郝文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4] 蒋平.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
[5]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
[6] 江大伟,刘涛.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界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7] 侯丹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6).
[8] 黄永宜,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再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9]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10] 黎明艳,王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11] 吴林龙,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体系新解[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4).
[12] 王杰,哲学释义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释义[J].中国德育,2009(04).
[13] 张震霖.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14] 张应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J].学术纵横,2009(04).
[15] 李丽华,丁利锐.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J].党史博采,2008(04).
[16] 孙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相对性问题的认识[J].商业文化,2012(01).
[17] 何良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18] 卢岚.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J].襄樊学院学报,2007(01).
[19] 杜希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浅析[J].华章,2011(33).
[20] 张应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J].学术纵横,2009(04).
[21] 张卿.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意义[J].北方文学,2012(03).
[22] 刘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分析及应对之策[J]探索,2011(06).
[23] 马志霞.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24] 曾喜云.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思考[J].南方论坛,2007(02).
[25] 刘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分析及应对之策[J].探索,2011(06).
[26]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若干矛盾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7] 周艳.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及作用的充分发挥[J].湖湘论坛,2008(04).
[28] 张应平.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湘潮(下半月),2009(02).
[29] 侯灵华.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
[30] 王宝中.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31]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体系探微[J].学术论坛,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