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述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理论焦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更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了一系列广泛和深入地探讨,取得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成果,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许多有启发意义的思路,也为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奠定了基础。但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研究分歧。认真学习、总结他们的理论成果,并审视思考他们研究存在的不足,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进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界定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内容的广泛和复杂性,因而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向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要探求这一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其相互作用的趋势如何。 
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区分开来。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两个不能等同的范畴和研究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规律,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是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系统,支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方向,覆盖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系统和环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媒介、教育方法等,每个系统和环节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即目标律、对象律、内容律、方法律、过程律等。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子系统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关系。 另有学者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是一回事。“转化提升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它准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和各环节的运动趋向,有效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系统的内在必然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的,又受到社会文化状况的极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实质上就是它内部基本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它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之矛盾运动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是一种遵循“严格必然性”的动力学规律,而是一种具有“弹性必然性”的统计学规律。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这种规律并不是拉普拉斯的决定论,而是一种具有“弹性必然性”的统计学规律。我们探寻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是也不可能为所有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一个一劳永逸的套路或程序,而仅仅是在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可能域做出相对合理的预测基础上,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原则上的咨询和指导。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一种只能作出统计说明的统计学规律,并不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立场,或概括或具体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趋势。(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即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作用,更要注意使两者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注意对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要素加以分析,并尽最大努力对各种要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 
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者存在着三方面的本质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包括,(1)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一致、协调和连贯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受限社会需要,必须正确判断社会需要、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有预见性地规定教育任务、教育要求和实施教育活动,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的背离。(2)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性。(3)教育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规律。即教育既为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制约,同时又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在空间上涵盖一切形态、一切类型、所有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阶段的最一般规律。包括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规律、教育主导作用与受教育主体作用的统一规律、教育的自觉影响与环境的自发影响之统一规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规律、意识形态与科学性的统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指的是在某种形式、某一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或教育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具体规律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微观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培育与人格塑造规律、社会思想观念变革与社会思潮引导规律。第二个层次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分的,包括理论教育规律、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教育规律、道德教育规律、心理教育规律。第三层次是根据单位、地区而分的,包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分为基本规律、主要规律和具体规律三个层面。有学者认为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共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谓基本规律即根本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根本矛盾或基本矛盾(有时也表现为主要矛盾)运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即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相适应这一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规定和支配着处于从属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规律以及具体规律的性质、发展和趋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亦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联系及其互相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教育对象个体品德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向;教育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等。
此外,还有学者从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社会化规律和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度和各个主体之间多向交往互动的深度。(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推动社会的改造和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全员化、生活化、大众化、动态化等特点。(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度和各个主体之间多向交往互动的深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视角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其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宽阔,有的学者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有的学者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化背景,有的学者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学科视野。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人性基础
有学者从人性基础的角度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性基础包括。(1)人的可塑性和主体性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一方面,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正是建立在人的可塑性和主体性基础之上的。认为正常儿童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因而对个体思想形成、发展的基础作用就很大。正常成人大脑仍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是成人的思想仍然能够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被改造的生理性基础。非正常人大脑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也可以通过外界施加教育和影响,从而能够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思想品德素质。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是客体,都是现实中有着主体性的个人,而且构成一对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体。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相对于为他性、依赖性、被动性、模仿性、简单适应性,它集中地体现为人的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施教主体个人的主体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而作为受教育者个人的主体性则构成了思想政治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2)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一方面,人的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从性质上看,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性质;从本质上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内容上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综合性;从动态上看,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本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人的工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服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体现了人的工具性特性。社会作为一个人类的共同体是由现实中一个个单独的有血有肉的个人按一定方式集合组成的。个人和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在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中体现了人的工具性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全球化视阈
有的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中,人和社会、人和世界、东方和西方的关系呈现出新关系质态,思想政治教育要自觉担负起面向全球和植根本土的双重抗争,在这种抗争中谱写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话语,必须探寻经济全球化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些规律包括:(1)动态平衡规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全球与植根本土张力之间以“现代化”为支点保持的一种互动平衡。(2)和而不同规律。即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冲突与融合的矛盾发展过程。(3)开源引流规律。即一方面挖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的、能够与现代文明相衔接的东西,将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用当今全球思想政治教育之优秀成果丰富、扩展、淘洗、提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全球思想政治教育的泊泊清泉,返本开新,显现出勃勃生机。(4)整合超越规律。即本土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全球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中互补共生、综合创新、批判构建,形成自己富有生机的个性特色,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起到规范社会活动、调整人际关系、升华人格境界之功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多学科视野
    有学者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系统建构与多学科透视,认为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实现其系统化与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学科整合的过程,它广泛地吸取了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只有继续深化学习和借鉴其主动性、科学性,从多个角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强调人的实践本质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复杂、动态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中全面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积极关注个体的生存基础和现实需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把握的规律。(2)群体心理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不仅是单独的个体,还有不同的群体。认识和把握群体心理的动态现实和趋势,敏锐地察觉群体性的情绪反应和舆论导向,辨析其中的不稳定因素,并加以积极的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3)行为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借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把个体和外在环境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实际需要,真正领会主体行为的动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另一方面要超越个体的利益局限,满足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激励手段,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结合起来,把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强化手段综合利用起来,从而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的行为动机,调动其积极性。最后,还需保持激励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统一。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生成目标,共同激发人的行为。激励的过程是目标引导的过程,保持激励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特定层面
有的学者专门对“适应超越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认为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正确理解适应超越规律的含义不但有利于在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而且有利于在实践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和从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超越”,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战胜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它要求教育者实施超前性的教育。“适应”是“超越”的基础,“超越”是“适应”的目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性质决定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必须建立在客观依据的基础上,并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从当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只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观点如下:
有学者从四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进行了阐述:(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必须概括出其客观依据。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概括,首先要掌握规律概括的多方面依据:规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我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实践根据,现实形势和任务提出了的现实依据。同时,在概括过程中,人们的主观因素也不可能牵扯进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规定性、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在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把握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产生片面性、表面性、随意性。(2)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区分的客观依据。基本规律或普遍规律,在一切形态的、各个层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都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趋势。具体规律或特殊规律,则只在某种形式、某一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侧面、某一环节中存在并发挥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活动的特殊性结合,亦即基本规律在具体活动中的运用。(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应突出教的规律。研究教的规律,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几乎所有重要问题,所以突出这个问题可以带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加强教的规律的研究,要抓住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相互统一这个关键问题。一方面进行深入理论探讨,弄清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涵义、要求、实现方式等;另一方面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搞清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总结成功经验。(4)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规律与思维中规律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在反复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使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逐步逼近存在规律,达到最大程度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就必须遵循认识真理的途径。还要正确应用具体——抽象的科学方法,遵循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正确认识路线。

    五、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运用
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的目的就是运用规律,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必然应当包括对其作用发挥与实际运用问题的阐释,如何遵循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术界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有学者认为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一致、协调和连贯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前后一致。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性和规范性教育。要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消极倾向。理论宣传与教育影响上的混乱,必然导致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无所适从,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动于衷或消极抗逆。根据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严格要求与尊重教育者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应体现在教育要求、教育实施过程管理、受教育者的发展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应体现在尊重人格、民主权利。自主意识等诸方面,同时,尊重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受教育者的错误言行,尊重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反复渐进性。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和各种沟通工具,从各个层面和各个侧面来阐述某个基本原理,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感受生动性,鲜明性和独特性新颖性中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基本原理。
还有学者认为,(1)自觉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统一的规律,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一要自觉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通过法定程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作出制度性安排并保障实施,以改变目前存在的淡化政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的倾向。三要大大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务、政工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四要重视并搞好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五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思想文化领域, 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问题。(2)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要在两条社会化路线上全面贯彻:一要坚持由外及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以社会发展进步要求为根本导向,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行动,并引导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适应社会要求,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二要坚持由内及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3)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树立活动意识,开发活动资源。二要发展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三要建构主体性育德模式。

    六、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要取得突破,必须回到活生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视角,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运用。
(一)科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涵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全面和客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特性,区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素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者双向互动的关系,积极借鉴与其他学科具有的相似性和共生性规律,从而更加科学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涵,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奠定基础。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其实践活动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认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认识水平、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也应坚持与时俱进,随时做出更新和完善。一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趋势。二是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主要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内容,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分明,层次划分更加科学。三是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时代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现代性和前瞻性。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视角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虽然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探讨,但相对来说,还是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因此,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第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哲学视角,从哲学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本质属性、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意蕴。第二,拓展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律的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其它视角,比如: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社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交往思想政治的规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审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农村和社区以及生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方法还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进展,因此,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方法的创新。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等各个层面来研究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此外,还应大力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来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运用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运用还相对薄弱,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性本质属性和作用,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条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特点,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同时,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加以运用和发展。第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手段解决诸多的新矛盾,从而更为深刻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第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了解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 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邱柏生,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 冯刚.德育新视野[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7]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9]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郭明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11] 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4] 唐志龙.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底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15] 平章起,梁禹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16]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7] 段文灵.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人学”思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18] 刘伟.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9] 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 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1]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22] 沈壮海.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23] 邹绍清,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评析[J].理论探讨,2008(06).
[24] 黄永宜,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再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25] 卢景昆.复杂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研[J].教育评论,2012(05).
[26] 陈文旭.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
[27] 桑爱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之新规律[J].企业家天地,2008(06).
[28] 万光侠,雷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性基础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6).
[29] 毕红梅.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07).
[30] 陈宗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系统建构与多学科透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3).
[31] 刘伟.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J].桂海论丛,2007(05).
[32] 王海波,周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问题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33] 黄小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现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
[34] 叶红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问题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
[35] 徐志远,张丰清.略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与规律的关系[J].理论界,2007(06).
[36] 张震环,桑春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2(09).
[37]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体系探微[J].学术论坛,2008(08).
[38]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2).
[39] 陈卓,刘和忠,王冬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规律研究[J].东岳论丛,2010(07).
[40] 董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新论[J].求实,2011(12).
[41] 黄伟先.真善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J].学术论坛,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