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述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近30年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诸多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现将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整理如下,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的,陆庆壬在其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专题研究,并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这基本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主要范畴。其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从一个孤立的概念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中以“环体”的形式把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要素”之一,以此为基础,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优良环境条件。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对工作对象产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
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扩大并丰富。目前,学者们比较集中论述的思想政治环境有媒介环境、虚拟环境、生态环境。
有学者提出“传媒环境”,认为广泛性、全面性、可证性和导向性是其特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影响力。 传媒环境就是由大众传媒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具有直观感性的特征, 是一种外部条件,是利用大众传媒形成为现代人发展自我的新的方式。
有学者提出虚拟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学者在其专著中专节探讨了虚拟环境,指出其虚拟性、互动性的特征,主要分析了虚拟交往环境、虚拟社区、虚拟教育情境等具体环境,并揭示其本质。 目前,学者们关注、论述较多地集中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探讨,并有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出版,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方法、途径等也有诸多论述。
有学者提出生态环境,提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观点。认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社会意识、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互动循环链,突出对全部社会因素之同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整合的动态研究。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总和。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因素,很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方法进行一番研究。目前,不少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二分法。“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 这是最为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二分法,另外从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环境构成的内容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环境构成的状态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从环境构成的影响力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从环境构成的作用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等等均属于二分法的分类范畴。
多分法。多分法主要表现为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等。多分法基本上是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分类方法。三分法中的一种方法是在根据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而划分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中加入中观环境,另一种则是根据时间维度分为历史环境、现实环境和未来(预想)环境。四分法与五分法等仍然是根据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而分别划分的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学校环境或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和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环境等。
时空维度分类法。时空维度分类法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把环境分为历史环境、现实环境和未来环境;其次从空间维度出发把环境分为地域空间环境、规模空间环境、状态空间环境、性质空间环境;最后从时空维度出发把环境概括为信息环境。认为人的政治思想品德结构的改变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各种信息的加工、选择、内化、反馈等环节而完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时空维度中表现为一种信息环境。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要由家庭、学校、社区和传媒等环境因素所构成。这些环境因素一方面存在各自差异,另一方面又具有多种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些环境因素的共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从而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学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的整体性。(2)环境因素更新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改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被教育者社会化程度来逐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环境因素更替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罚。(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阶级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所体现的与特定阶级利益相一致的属性,它决定着环境因素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倾向性,并影响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性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人来看,人们是通过社会化来使自身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的生活。
有学者从三个角度来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从广义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动变化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包的复杂而广泛的万维系统。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既包括自然性环境因素,又包括社会性环境因素;既包括物质性环境因素,又包括精神性环境因素;既包括政治环境因素,又包括经济环境因素与文化环境因素。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既包括历史的因素。又包括现实的因素;既包括社会大环境,又包括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相对较小的环境。从环境作用的性质来看,它既包括积极的环境因素,又包括消极的环境因素。(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各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上,而且表现在环境因素本质属性判别的复杂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虽然复杂、广泛,但它并不是难以捉摸的,而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是可控的。(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动态性,从自然环境因素来看,随着人们改造世界、利用自然的生产活动的深入,今天人们所面对的自然环境跟过去相比,有巨大的差别。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要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手段,而主要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及渗透来实现的。
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从四个方面相结合进行归纳:(1)鲜明的教育性与情感的效能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目的在于教育人、引导人向社会理想的方向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教育性表现的非常明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人,教育对象也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问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并建立在平等、理解、共享基础上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育者在面对一个有血有肉又有思想的教育对象时.为了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产生同感和共鸣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注重对教育对象情感上的感化,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达到以情感人、以境育人的效果。情感的效能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2)明显的现时性与突出的多元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明显的现时性。只有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人们所处的环境才算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具有突出的多元性,这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总是力求创设多元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方法和能力的建构,源源不断地获得学习和方法的能力,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3)联系的交互性与影响的双重性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环境不是单一存在而发生影响的,而是具有相关的人和事的联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双重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因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消极不良的环境因素,往往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阻碍人们思想的进步与发展。(4)功能的渗透性与鲜明的时代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各种思想、道德、政治等因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各种典型的人和事等所体现出的精神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会发生思想联结,产生思想关系,从而不知不觉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时代性特征在2l世纪的今天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的论述很多,学者们主要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切入,归纳地说,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从功能的角度,即从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即其功能。郑永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和感染作用。 随后进一步表述为强化功能、导向功能和感染功能三个方面。
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出发。有学者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效果:同性同向强化和异性异向消解。 有学者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对其的反应来划分,将环境划分为激励型、消极型、恶性型三大类,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力,可相应划分为环境激发力、环境消沉力和环境破坏力。
沿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类型考察某一类型环境系统的影响。有学者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分别考察,即从宏观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两大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出发。依据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与塑造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约束和规范作用。有学者认为,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环境对人施以各种环绕力,具体表现为三种力量:推动力、感染力、约束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功能的发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而环境建设也是环境研究的一大热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也有很多,概括地讲,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有学者从四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进行阐释:(1)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是优化社会宏观环境的主体,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将党和政府认可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转化为群众的思想政治品德。强有力的社会导向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大气候”,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公认的制约力。(2)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这些微观环境的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培养高尚的道德风尚,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而且还可以影响和改善宏观环境。(3)加大社会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加大人力、物力投人,美化环境,改善设施,合理布局,创造高雅别致、使人心旷神怡的舒适环境,能增强教育效果。加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场所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文体活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4)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适应时代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确保环境建设到位。按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系统化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紧扣时代主题,保持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建设:(1)弘扬时代主旋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所以优化社会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2)优化学校环境。培育合格人才。学校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课堂。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为人、学会处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好的大环境就尤为重要。(3)优化家庭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家庭教育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等特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气氛、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到学生完全独立乃至走向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化相当重要。(4)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工作环境。在学校,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十分明显,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学习与专门培养,经过挑选而确定的。他们的学科知识、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以及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成为学生终生效仿的楷模。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改善社会环境。当今时代,快捷的信息传递已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影响几乎失去时空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的大气候。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虽然可以充当与社会环境连接的力量,但是学校本身只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作用,与社会连接的能量有明显的局限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粘合力存在,这一粘合力就其有形的方面来说只能是来自政府。(2)正确发挥高校思想先导作用,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大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是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要广泛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同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切实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3)正确发挥家庭感情接纳作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受教育者的思想、行动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正确还是错误,家庭总是以真实的情感面对他。这种以感情接纳的教育方式能有效弥补学校正面教育的不足,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力的补充。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切实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合力。
总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着手,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七、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研究总体上来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有一定的成绩,有些论述已经相当深入和系统。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区别,以更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及系统。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规范性表述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且定义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准确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规范,学术界应予其更规范的定义。例如有的专著或论文中出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笔者认为,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易产生歧义。而且是否使用严谨规范的学术用语是反映一个学科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概念作为理论最基本的要素,如果不准确,研究者按各自的理解去使用,难以构建起理论的大厦。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应该更加规范化,不然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发展。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根源性思考
 总结经验多,学理分析少,研究缺乏系统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必然体现中国的特色和风格。但是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研究者大多数以一种结论式的归纳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内容,例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问题,学术界的论述普遍缺乏对优化问题本质性及根源性的思考,缺乏对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分析。这也是未来研究者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者们要深化对问题本质的探究,真正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形成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生态化建设
环境造就人,如果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就需要有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在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将生态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生态建设,在环境建设与优化问题上,注重系统建设及功能协调。这样的研究视角,促使我们继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生态化,以期发挥更好的教育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更具有全面和发展的眼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注也将会越来越多,还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有些新的提法和建议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毛泽东选集:第l、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文集:第6、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邓小平文选:第l、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江泽民文选: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 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4]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何会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研究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17] 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4).
[18] 孙悦.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律[J].前沿2007(10).
[19] 岳金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研究[J].石油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0] 袁力,高杰,谢辉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21] 伍思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7).
[22] 苏金旺.思想政教育环境内涵的科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
[23] 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力[J].江汉论坛,2001(5).
[24] 周琪.当代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问题研究,2005(7).
[25] 伍思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2).
[26] 胡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环填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7).
[27] 李钺.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28] 黄丽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
[29] 樊狄宁.对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
[30] 张玉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