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述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设置的以实践形式为手段的教学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认真落实“05方案” 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通知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极为紧迫的大事。对此,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从思想认识上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有的学者从专业学科的角度指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其学科特征和学科性质的基本要求,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其实效性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而是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必然要求,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学者从教学环节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教师指导下的实习,它主要是通过学生能动地参与实践而发挥教育作用。实践教学是受教育者亲自参与的教学活动,实践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作为实践主体的教育对象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自身认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可感知性、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参与者可感受到直接的、现实的、切身的教育,使学生把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处理各种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有的学者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这种双边活动往往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从而使学生由主体变为客体。实践教学弥补了这种不足,教师提供基本的实践指导,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及志向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制定实践方案、演绎实践过程、总结实践成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的学者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指出,实践教学是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学习的认同和兴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内在道德素养,使学生把内在的理论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实践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关键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个桥梁和中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方面使理论感性化,破除了理论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的最好方法,可以有效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
有的学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道德品质的养成来看,行为实践可以检验认识、加深体验、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形成行为习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广阔的社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舞台,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大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和互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班集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指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指导实践的能力,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而且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拓展科研思路,寻找有价值的科研、教研课题,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双方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教师很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大教改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提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中的新鲜力量,是即将投入社会实践的新生社会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实践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有助于青年学生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使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将成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从而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涵的认定,学者们根据各自理解,从多个视角进行了表述和阐述。
课程形态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高校正式设立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组织形式的课程形态。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实践教学满足以下基本的教学规律:(1)教师应当在场。没有教师在场的学生分散的参观调查之类的活动不是实践教学活动。(2)学生也应当在场,不是部分的而是所有的同一学次的学生同时在场。(3)实践教学应该有相对规范的教学内容。(4)能够基于一种稳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的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教学形态才可以称之为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言之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根据这种理解,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教学途径和方法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个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概念,它不仅不与“课堂教学”相对立,而且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
教学方式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教学方法、途径和环节意义上的范畴,而非教学内容和理念意义上的范畴。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
独立课程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课程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目前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所在。
概念模型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为依托,通过采取各种具体教学及评价方法或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达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实践教学思想发展史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模型图把实践教学看成一个教学活动或过程,其目的是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本义的回归。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与理论教学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三特征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四特征说。持该观点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集重点、热点于一体,具有以下特点:主体的直接参与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实践场所的开放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也有的学者从与课堂教学相比较的角度出发,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有如下特点:作用过程的遮蔽性与间接性;作用途径的广泛性与开放性;作用方式的愉悦性与灵活性;作用效果的深刻性与持续性。 也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双重性、学生融入社会的开放性、转变思维的自主性、教育功能的综合性。 还有的学者将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归纳为:实践性、系统连贯性、学生主体性、直接性。
五特征说。持续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发生作用的内隐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覆盖领域的广泛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也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环境的现场情境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完整性。 还有的学者从思想教育性、学生主体性、体悟性、情境性、亲历性等方面对实践教育的特征进行归纳。
七特征说。持续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多样性等显著特征。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概括起来,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目标,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这个总目标形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在认知目标上,要应用科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知识,来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能力目标上,充分发动和依靠大学生,让他们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准备和组织,从而达到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目的;在政治素质目标上,通过实践教学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和全方位的体系,可分为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等若干类型。首先,要确保使整体目标、理想目标和远期目标处于目标体系的最高层次。其次,在高层次的目标之下,又可以按层次或阶段再确定较低层次的具体目标,包括个体目标、现实目标和近期目标等。最后,要把握好高层次目标和低层次目标间的辩证关系,要注意各层次、各阶段目标间的相互衔接,防止脱节,使之能形成目标链,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成才目标三个方面。其中,知识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目标,要使学生知道应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哪些方面的感性知识,熟悉各种实践形式的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政治理论课的领悟和理解。能力目标,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即在实践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才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验证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现实情境”中明是非,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性价值指向,它以改造主观世界、优化主体素质为终极目的,具体包含以下三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具体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目标,这是最低层次的基础目标。(2)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来、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目标,这是中级目标。(3)通过各种形式、反复不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法治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心理品质和政治素质,是其终极目标。
有学者指出,按照“05方案”的总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该是:(1)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运用理论的同时,使所学所得内化为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对国家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和认同;(2)通过一系列学生可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教学的双向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养成学生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品质,学会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尽早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落实实践教学内容的途径和手段,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形式,那么再好的实践教学内容都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很多,形式也很丰富,学者们对此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具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二位一体。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体验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体验型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地方特色的物力资源,即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包括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使学生零距离了解中国的国史国情。研究型实践教学利用的主要是知识型教学资源,如经典著作、传记、论文等,锤炼的是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位一体。有学者认为,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其实践教学的一般形式应包括社会实践、课堂实践、科研实践三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其中,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课堂实践方便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 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种重要形式。其中,课堂实践教学是主体,校园实践教学是重要补充,社会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
四位一体。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通过“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研究实践”等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有的学者根据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地点、采取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划分为四大类,即社会实践类的实践教学、语言表达类的实践教学、音像图书类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类的实践教学。 也有的学者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分为如下几类:通过自愿式的“课中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通过规定性的“课后调研”活动要求学生完成实践任务;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通过“常规性的课堂实践”保障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
五位一体。有学者认为,具体教学形式的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关键。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感知性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如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遗址、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化性实践教学形式(校内或课内实践形式,适用于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如观看影视资料及小组讨论、学习交流等。探索性实践教学形式(兼容校内外的形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班级),如主题研究、社会调查、时政简评等。体验式实践教学形式(兼容校内外的形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班级),如模拟法庭、学生红色文艺汇演、学生授课比赛以及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合力性实践教学形式,即发挥学工、团委、二级学院等各方力量,共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六位一体。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六大基本类型。每一种教学形式所发挥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05”计划颁布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高校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和有益的成效。实践证明,学生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里,既把课堂中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书本里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创新能力,并从中受到了最为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受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待需解决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1)实践教学理念欠先进。一些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忽视时代发展、环境变迁和大学生个体需要,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前瞻,存在墨守成规的倾向;(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五门课程组成,任课教师分属不同教研室,实践教学活动各自开展,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3)实践教学主题不鲜明。一些高校将专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混同,或者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进行一些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相关联或关联性不强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实践教学方式简单,一些高校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研究不深入,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5)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乏力。
还有学者认为,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而言,尽管各院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对于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总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领导层面来讲,有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根本没有必要开展;从组织管理层面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不见增长;从教师自身素质上来讲,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现象;从物质保障上来讲,由于经费的限制,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学设想,都很难充分有效的开展起来。
还有学者提出,由于高校缺乏正式挂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难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的成效;班级规模庞大,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和进行有效的指导;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挫伤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专任教师人数不足,教学、科研任务重,妨碍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缺乏反思;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和学者都纷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领导重视、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各项制度和保障机制等方面。
有学者认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理论教学的延伸,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真正落实。(2)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机制。高校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范畴,建立一个为实践教学服务的系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予以相应的经费支持,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4)严把考核关,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评估体系、教师评估体系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做好实践教学的总结评估工作,为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有的学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目标和内容的科学设计入手。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合理性构建框架由单项性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潜在实践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单项性实践课程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某单个学科为依托,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中的某些基本理论或知识点为依托的实践课程;专题性实践课程是在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后,对所学的理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存在疑虑,或是学生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深入了解现实的状况,设计和组织专题性的实践,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理论课程为依托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不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学科知识点展开,它通过综合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还有的学者认为,为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学实施机制:首先,建立由专职教师和部分优秀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践教学的选题。其次,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牵头,校团委、学工部相关人员参加,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各个选题实施的时间地点、教学方式、目标要求等,避免随意化、形式化。
还有的学者认为实施实践教学关键是教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观念和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自身首先要有较宽厚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其核心工作就是培育教师实践教学的观念,系统规划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境况,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
还有的学者提出通过构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个模块”和“三个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大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所谓三个模块,即模拟教学实践模块、理论应用实践模块及直接参与实践模块。具体来讲,模拟教学实践模块就是采用角色置换原理,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扮演教师或其他职业角色,巩固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理论应用实践模块是学习主体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能性,结合教学理论自身的特性,将所学理论知识贯彻落实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完善并建构课程理论的知识体系,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直接参与实践模块指学生在教师及学校主管部门的引导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论学说的理解;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进而实现对教学理论的新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三个平台,即模拟教学实践平台、理论应用实践平台和直接参与实践平台。具体说来:模拟教学实践平台是指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室或学校特定场所里,通过不同质的学生在课堂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来完成学习任务;理论应用实践平台主要指根据学校内部的硬件资源和环境,有条件地开展诣在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第二课堂活动。直接参与实践平台主要着眼于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通过书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提供平台。
有的学者提出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师—情境—学生”三者相互关联的有机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教学过程遵循以下逻辑顺序:第一步,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设与教学主题相适宜、与真实世界相一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第二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依据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实现自我反馈。第三步,设计协作和会话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个体的意义建构更有效。第四步,评价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等对学生在融入情境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梳理整合,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第五步,强化和迁移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对情境做更广泛更深入地理解和加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一个情境的深刻认识获得对生活中一系列类似情境的正确反应模式。
还有的学者认为,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具体操作起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一是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笔试、实际应用和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考核的力度。二是要建立双向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学校不能把考核作为一门课程的结束,而是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着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老师根据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刻以是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来改进教学。
                         
八、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学术理论界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
(一)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学者们的认识并不统一。前文列举的课程形态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式说、概念模型说、独立课程说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实践教学内涵难以界定的客观原因在于各高校实践教学正处于起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高校实践教学形态各异、缺少普遍、统一的客观模式。在研究与探索过程中,由于主观上不同教育实践者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价值取向、意向选择等的不同,客观上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的差别,造成了各个学校实践教学形态的不同,各校的实践教学经验也具有了地方性和局限性,这导致对实践教学形态的客观、本质属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的基本要求缺乏明确的分析和把握,结果笼统的定义,对于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含有实践成分而又不是典型的实践教学,较难判断是否属于实践教学,不同观察者夹杂着自身潜藏的理解,给出的判断结果往往也不一致。由此,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到底哪些是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要素,哪些活动属于实践教学等问题,仍然是学术界广为探讨并需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会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各位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分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大家基本上都趋向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主要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实践教学的方式分类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角度不同,提出观点还是存在若干区别和差异。
(三)关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教学环节,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各自又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两者的区别主要存在于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课堂理论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传导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实践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逐步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目前在理论界,还存在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的观点。这种观点显然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主从关系。还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定位为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对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地位孰重孰轻,是否有主次之分,还是二者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各位教师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四)关于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国各高校对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途径和方法都比较单一,多是以调查报告为评判标准。其中,虽不乏有学生亲力亲为的体验,但也不乏有投机取巧的抄袭之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仅凭一纸报告是很难公平公正地作出评价的。因此,应当广开思路,拓展考核实践成效的途径(如学生实践成果的交流、实践过程的态度、实践单位的反馈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以丰富考核的形式,增加考核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真正检验出学生在实践中的受益程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新华社,2004-10-14.
[2] 高旭红,龚笑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小班实践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6). 
[3] 王萍霞.课程活动化 活动课程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理选择[J].教育探索,2012(10).
[4] 谢俊,魏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2).
[5] 张琦.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6] 熊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7] 王诗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3).
[8] 汪馨兰,戴钢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9] 王光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
[10] 李昌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
[11] 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12] 张传辉,郑克骞.浅议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的建设[J].学理论,2008(l4).
[13] 阎占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14] 刘晶,刘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15] 颜加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16] 乔树森,朴素艳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
[17] 谭俊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14).
[18] 姜德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19] 马秋林,王伟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1(06).
[20] 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
[21] 张东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J].红旗文稿,2011(12).
[22] 李淑文.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
[23] 罗海英.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J].教育探索,2011(06).
[24] 冷舜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7). 
[25] 王凤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26] 李会先; 李松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27] 李春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5).
[28] 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4).
[29] 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2).
[30] 张淑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1] 汤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2] 汪杰.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3).
[33] 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
[34] 邓先奇,王增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5).
[35] 徐承英.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36] 尹建华; 李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厘定与模型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
[37] 张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
[38] 吕志; 刘小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6).
[39] 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
[40] 曲建英.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8(26).
[41] 李文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0). 
[42] 李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1).
[43] 孟庆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创设[J].教育与职业,2010(12).
[44] 孙英梅,岩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究[J].教育探索,2010(07). 
[45] 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
[46] 钱立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5).
[47] 郑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4)
[48] 黄蓉生,白显良.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2).
[49] 郑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4).